编者按:技能,让生活更美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一周年之际,正值职业教育活动周,新华日报推出“NEW技术•新职人”系列报道,看江苏职业院校如何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资料图】

将二维图纸转化为三维图像,一幢普通的建筑变得“透明”,墙内、地下和屋顶的管道、洞口清晰呈现……信息模型技术(BIM)已经成为当今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革命性技术,改变建筑行业未来。由此诞生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掌握着未来建筑的“核心数据”。

职业名片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实践过程中的模拟建造,以改进其全过程中工程工序的技术人员。主要工作职责为:负责项目中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专业等BIM模型的搭建、复核、维护管理工作;协同其他专业建模,并做碰撞检查;通过室内外渲染、虚拟漫游、建筑动画、虚拟施工周期等,进行建筑信息模型可视化设计;施工管理及后期运维。

5月18日一大早,毕业于扬州市职业大学的刘宁就前往无锡的一处建筑工地。在这里,地下车库刚刚打好地基。但在刘宁的脑海中,这幢建筑已经有了大致的模样。

“今天来是和施工方对接的。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水、暖、电管道由三家单位负责设计。我们的任务就是分别收集这些设计平面图,制作合成建筑的三维图片。这样可以很清楚地找到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的线路走向,减少建筑工人返工,节约建筑成本。”刘宁告诉记者,通过三维图像,施工人员仿佛安装了一双透视眼,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

正在制图的刘宁

“BI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刘宁介绍,简单来说,就是用虚拟仿真技术解决建筑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维各个阶段的数据传输工作及其运用,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这样既可以做好建筑的精细化管理,也可以让我们的建筑更加节能环保。”

早在学校的时候,刘宁就已经关注到BIM技术。“大三的时候,我参加了职业技能大赛,在这个阶段,我们团队走进企业和工地,让我感受到传统的建筑行业正在发生变化,也坚定了我从事BIM技术员的信念。”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建筑工程的识图、CAD绘图以及材料、施工基本知识技能外,还要掌握建筑信息建模技术,土建、设备、装饰等多专业协同专业知识和技术。

工作五年来,刘宁一直记得自己负责跟进的第一个项目。那一次,在苏州一座设计地下车库的施工过程中,他从三维图纸上发现了数据的误差。“这个地下车库内需要安装机械立体车库,而原图纸是针对普通地下车库的。结果就导致了车库顶端预留的位置不够。”刘宁说,由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与施工方及时对接、进行调整,避免了事后返工、建筑材料浪费和工期拖延。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的工作并不止步于施工阶段。建筑完工后,他们还会再次前往工地现场对接,并核对建筑情况,记录最终建筑与建造图纸不相符的地方。最后,这份三维档案将回收存档。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建筑的档案留存,可以以三维立体的方式立体呈现。

教师点评

扬州市职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欣:

传统的建筑行业在改变,也从根本改变了土木类人才需求。随着国家大力推广建筑业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目前建筑行业的数字化人才缺口较大。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毕业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院与企业共建智能建造产业学院,师生团队开展实际项目的BIM技术横向服务,并与国产BIM软件合作测试。每年,学院与企业开展定制人才培养,共建创新人才培养班,学生在校期间就会走进企业,感受企业氛围。我们会邀请企业技术能手给学生们当技能导师,让他们以“师带徒”的方式开展相关教学,培养学生的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和工程计价等核心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制图 杨易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