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科城,被告了。

这两天看到一则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涉及重大诉讼的公告,这是科学主动披露 的,是债券市场的公开内容。


(资料图片)

但或许事关黄埔楼市和旧改,还是蛮重要的。‍‍‍‍‍‍

这里直接贴原文,下面我会附上简单的解读。

我大概说下是什么意思:‍

一、我被告了(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下同),告我的是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广州开发区分行。

二、工行广州开发区分行让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归还贷款约9.8个亿;‍‍‍

三、但是科学城被告不是因为自己的问题啊,是第三方代偿债务合同,也就是有条件答应帮别人还钱;

四、目前我司经营业务正常,所有债务都按时还,在工行所有存量房贷都是正常的。‍‍‍‍‍‍‍‍‍‍‍‍‍‍‍‍‍‍‍‍‍‍‍‍‍‍‍‍

五、工行可能理解错了,双方对案件所涉及的文书和履行条件有分歧,但科学城还是会积极应诉,同时也会跟工行积极沟通谈判,合理解决纠纷。

很清晰了,这事的根子不在科学城广州投资,而是第三方代尝债务,“我太冤了”。‍‍‍‍‍‍‍‍‍‍‍‍‍

而从房企知情人士了解到,这个事关黄埔知识城旧改,也就是何棠下项目。‍‍‍‍

也就是当时科学城兜底雪松控股旧改项目,遗留下来的一些手尾。

以管窥豹,黄埔旧改刹车之后,频频当救火队长的科学城、知识城国企,接下民企项目。

如如科学城接雪松;接时代旧改;接龙湖;知识城接合景;

如今“白衣骑士”,压力山大,可见一斑。

这或许是当下黄埔旧改部分项目进度比较慢的原因,钱从哪里来,谁来付这笔钱。‍‍‍‍

相对于其他中心城区的旧改,黄埔拆迁改造如今最大一笔支出就是临迁费了。

去年我们算过一笔账,黄埔官宣拆除面积2740万平。‍‍‍‍‍

如果按一个月临迁费每平每月30平方米来算,一个月8.2个亿,一年98个亿,接近100亿。‍‍‍‍‍‍‍‍‍‍‍‍‍‍‍‍‍‍‍‍‍‍‍‍‍‍‍‍‍‍‍‍‍‍

如果暂停一年,这100亿就是纯粹的沉默成本,本不应该花的

改造开发商也不是做慈善,都要从市场上收回成本,这100亿支出都是成本,导致之前能卖楼平衡账本的项目,变得不可持续。‍‍‍‍‍‍‍‍‍‍‍‍‍‍‍‍‍‍‍‍‍‍‍‍‍

要么民企大规模退出止损;‍‍‍‍‍‍‍‍

要么国企兜底维稳;‍‍‍‍‍‍‍‍

不过如今,科学城都面临压力,无限兜底是不可能的,也不具备可持续性。‍‍‍‍‍‍‍‍‍‍‍‍

当时黄埔旧改启动的时候,楼市高峰时期,有一部分是市场化的运作.

如今因为政策暂停,市场低迷,如果再用市场手段解决,结果就是三个和尚扛水喝,谁都喝不到。‍‍‍‍‍‍

所以,科学城、知识城等国企进场兜底是没有问题的,也是很好的一招。

但是,进入到下半场,国企兜底能力是有限的,接下来如何盘活才是关键。‍‍‍‍‍‍‍‍‍‍‍‍‍‍‍‍‍‍‍‍‍‍‍‍‍‍

由此我们也看到,今年以来,黄埔的一系列动作,就是在盘活,而不是兜底了。‍‍‍‍

其一:跟16家央国企合作,谈框架协议,包括中建、五矿证券、中冶、中建三局、中建四局、中铁、广州建筑等。‍‍‍‍‍‍‍‍‍‍‍‍‍‍‍

这些干工程,擅长做总包的企业,兜里是有钱的,而且对一线城市的业务需求也很大。‍‍‍‍‍‍‍‍‍‍‍‍‍‍‍‍

这也算是一个解决方案。‍

其二:跟金融结构密切对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其三:在2月的一场会议上,黄埔提出要解决旧改房屋“去库存”的问题,大家细品。‍‍‍‍‍‍‍‍‍‍‍

虽然不单纯依靠房地产+旧改的思路是对的,但是短时间之内,除了卖房“救”旧改,真的还没有第二条立竿见影的捷径。‍‍‍‍‍‍‍‍‍‍‍‍‍‍‍‍‍‍‍‍

其四:2023年广州城市更新年度计划,黄埔是最多的,一共74个。‍‍‍‍‍‍‍‍‍‍‍‍‍‍‍

意思很明确了,赶紧搞起来了,不能再拖了。‍‍

所以,大家也不要太担心,黄埔其实工具箱里还有很大工具都还没有用。‍‍‍‍‍‍‍‍‍‍‍‍‍‍‍‍‍‍‍‍‍‍‍‍‍‍

比如,年初黄埔就跟市里提过楼市人才的政策,但是被打回来了。‍‍‍‍‍‍‍‍

现在南沙可以搞了,说不定黄埔还是有机会的。

————旧改秘密,偷偷说给你听————

关键词: